查看原文
其他

深扒豆瓣小组,我们发现了年轻人最想马上学会的十大技能 | 有数

湃客工坊 2022-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DT财经 Author 马上学会的DT君

作者 / 金花鼠

编辑 / 阿米

设计 / 郑舒雅、戚桐珲

“如何快速学会工作不拖延的方法啊?”

刚刚压线交稿的马迪看到这条帖子心里一惊。拖延成瘾的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DDL前和时间比赛撑杆跳了。他将这条帖子加进收藏夹,攥紧拳头下定决心,“这次非把这该死的拖延症戒了不可!”

不过马迪也知道,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几条“吾日三省吾身”的清规戒律,但在自制力成为一种谣传的2021年,怎样快速且无痛地学会自律,才是问题真正的核心。

和马迪一样,如今有超过10万人在豆瓣“马上学会小组”(以下简称马组)里思考“技能速成”这件事。他们自称“小天才”,讨论技巧和经验,也聊一些实用困惑,抱团取暖。

这些问题中藏着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想,使人不由得好奇,如今的年轻人都在求助什么?想要“马上学会”些什么?

年轻人都想“马上学会”点东西

就算从没听说过“马上学会小组”的名字,从字面上也能看出这届年轻人的小心思。

速成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思考空间被知识焦虑填满的时代,人们恨不得向哆啦A梦借来记忆面包,把有用无用的知识通通吞进肚子。

让人重燃清华梦的记忆面包 图源:网络

各类知识付费打上速成标签就能畅销,收藏夹里全是堆灰的学习资料,人们用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几句话就读完了《红楼梦》……“马上学会”攻下年轻人的心智和钱包,几乎也成为智商税的代名词。

但这个有些漂浮的概念,正在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刚刚揭牌成立4个月的马组,已经上过豆瓣小组推荐页,吸引了超10万人的加入——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从发帖数量也能看出,追求速成的豆友来到了马组,也会迅速地抛出自己的问题。截至10月19日,马组的总发帖量超过了500条。虽然发帖数量不算太多,但大多数帖子都有几十条、百余条互动评论。

这似乎也说明,来到马组的豆友大多有个速成梦,而且遭遇的烦恼也比较集中。

热烈的小组气氛让DT君有点发懵,仿佛普通年轻人一走进这个小组,就被施展了“急急如律令” 的符咒。父母师长20多年的耳提面命变得模糊,个个变身耳背老头,满脑子“欲速则达得更快”的回声。

年轻人想马上学会什么?

既然年轻人拧紧了发条、拉满了对速成的焦虑,马组成员也以“大方向——具体方法”的逻辑,向年轻人提供了缓解情绪的办法。

陷入技能焦虑的豆友们常常在标题里表明自己的难处,所以我们从标题中总结了一份开放性答案清单,找到了困扰的来源。

从大家的答案中可以发现,最困扰现代人的问题——或者说现代人最急于快速解决的问题——也许在于“如何获得想要的生活”。

众多帖子所提及的问题大概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经验技巧、考试成绩和生活心态。

其中,拍照片是豆友们最想快速习得的技巧。求助的豆友想拍出好看的生活,评论区里的小天才们通过构图、调色、滤镜的全方位讲解,留下了“手机拍照沉浸式处理”的手把手教学,让人惊叹“后期的乐趣比拍照的乐趣还要多”。

除了拍照修图,豆友们还有诸多类似的经验技巧缺口,比如骑车、说标准的普通话等。

起床与入睡困难等生活状态也困扰着好学的小天才们。根据艾媒咨询报告,2021年,54.6% 的国民存在入睡难的苦恼,50.4% 面临失眠问题。

当代年轻人普遍晚睡早起,睡不够的痛苦和睡不着的清醒形成了强烈对抗,消耗着白领们日渐虚弱的精神与肉体。关于无痛早起的讨论甚至超过了更贴近学习本身的“考试/备考”,排在学习清单的第二顺位。

豆友们归纳的起床方法论,包括并不限于用强力闹钟折磨室友和邻居,让妈妈或恋人用毛巾直接拍脸上,以及加入“付费早起打卡群”,用贫穷的力量催动咸鱼翻身。

DT君的同事阿亮就是被起床方法吸引进组的人之一。但当被问起互联网学习的实际成效,他坦诚地说,“每当起床的时候还是会想,放过自己吧”。

大家努力地倾诉困难,“学习”就成了解决困难的永恒主题。526条凝聚着学习欲望的分享建议和请求赐教,字里行间都是一个“学”字,这也契合了“纯学习、技能交流型”的小组定位。

普通学霸的学习讲究方法,追求“深入理解知识概念”。但马组提供给大家的学习方向要再往前一步,考虑的是“深入理解出题人的考法”。提纲挈领地抓住精髓,也许就能加快学习的进度。

拿英语四六级速成举例,普通的复习是系统性补全,马组的复习讲究“锚定”。在马组的四六级指导中,卷面上3篇阅读的难度是逐级上升的,应该“先做B,再做C,不做A”。同时以B篇的出卷难度和耗时为基准,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分配时间,怎么在单位时间内拿到最高的分数。

有能力的学生拿苦分数,马组的学生拿的似乎是巧分数。

田忌看了直呼内行 图源:豆瓣

除了求教学习方法论,“时间”一词也被大家广泛地提及。毕竟对组员们来说,“学习”的前缀是“马上”。“3分钟学会自行车”“5分钟把括号腿变直”受到了速成学大师们的追捧。怎么少走弯路,也是豆友们考虑的一点。

管理专家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今年轻人忠诚的对象“首先是自己和自己的未来”。陷入发展焦虑的他们更倾向于听取有价值的一手消息——也就是他人真正实践过的经验所得。在发言时,组员们也常常从个人经验出发,与大家分享。

从小组发言来看,“自己”是分享体验时最常提到的对象,其次是朋友、老师、同学等。典型的发言就是“我之前也是”“我个人试用的”。

前人的试错经历多少让自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问题,缓解不安情绪的同时降低试错成本。

豆友们用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 图源:豆瓣

在马组冲浪的过程中,DT君也认识到,不只有翻书考试才算学习。不少紧张患者、焦虑怪杰也向陌生人倾诉心事。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同学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担心因为长相而被冷落或嘲笑”等等。

这些更实际的话题也是对现代人的考验,也是豆友们希望马上学会应对方法的破局点。

这个小组,为什么吸引年轻人?

21世纪的年轻人最擅长从各类渠道汲取知识。然而互联网取经地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豆瓣马组?

一方面,是豆瓣小组的属性问题。作为速成技巧集成地,“马上学会小组”为志同道合的人开辟了资源共享的空间。从高效背书到停止打嗝,任何可以学习的技巧都能被自由地检索和提问。

“自学方法论”教摸不清方向的年轻人勾勒学习地图和拆解小目标;“高效背书”给周期性面临考试压力的学生党们送上临门一脚;“旱鸭子游泳”总结出11条方法论,堪比线上远程游泳教练;快速入睡、摆脱懒惰、社交话术更是直面年轻人失眠、拖延、社恐的生活真相,细致入里地思考解决办法。

相较于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的杂乱无序,豆友们大多没有打广告、立人设的恰饭需求。他们的分享着生活中得来的切身体会,恨不得揪着耳朵把班里的倒数第一提溜成背多分大师。

另一方面,高质量UGC吸引了不少热爱学习概念的年轻人。小组最热门的20个帖子中,75%来自最为实用的“技能教学篇”板块。

阿亮告诉DT君,他加入马组就是为了收藏技能和攻略,“出于收藏了等于学了的心态和对信息资源的恐慌,觉得收藏以后一定会看”。而评论区里清一色的“放个屁股”“蹲”,似乎也展现出年轻人想学习又不想马上开始的常态。

艾伯特·科恩在《越轨男孩:帮伙文化》中提出了“问题假设”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试图解决自己在社会中遭遇到的各类麻烦问题。找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摸准最关键的脉络,或许也是这届年轻人需要坦诚面对的问题。

写在最后

怎么高效背书?怎么职场不背锅?怎么快速获得社交牛逼症?

马组像是一个切口,在越来越多个“怎么”打头的句式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和众人拾柴的解题方法。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提到,在传播手段并不发达的时代,成年人和儿童之间能够接收的信息存在差距,识字的成年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但电视的出现让更年轻人的一代掌握了相同——甚至更多——的信息。于是,“我甚至不如那些小孩”的焦虑情绪开始传播,对于快速掌握一门技巧并追上别人的需求开始出现。

在马上学会小组,“分享‘捷径’” “分享自己快速学会一样事物的经历”就是最重要的主题。

马上学会小组的组长发文 图源:豆瓣

小组简介中这样写道,“在我们印象中总是觉得学会一样东西需要长时间积累,总是被灌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我们就是不喜欢‘努力‘就是没有耐心,就是喜欢想一些‘旁门左道’”。

所谓“旁门左道”究竟是什么?DT君采访了马组组长AR。她认为,“很多事都可以找到‘捷径’,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苦大仇深,非要花很长时间;每个人都是有信息差的,同一件事自己甚至自己周围的人都认为很难但是对另外的人就轻而易举,有些事自己可能觉得习以为常,但是别人就很需要。”

AR在高中时,曾通过总结方法论让数学成绩大幅提高。在她眼中理所当然的事,却被其他人惊呼不可思议。“捷径”并非贬义词,而是共享经验、打破信息差的快速通道。

很多捷径就藏在我们没注意的地方,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发现不了,那不妨说出来,多几双眼睛大家一起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